文学角度看于丹的<论语>心得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8 09:19:45
答案要越详细越好,而且要专业一些

转载:学者黎鸣的批评文章

《于丹女士,如此解《论语》,您心安吗? 》

黎鸣

《于丹〖论语〗心得》据说在中国发行了上百万册,图书排行榜上稳居榜首。随便到街上任何一个书摊上看看,不仅可看到于丹谈《论语》,而且又有了于丹谈老子、庄子、孙子、荀子、墨子、韩非子、易经,甚至还有《三十六计》等等等等。真是一位全方位的“国学”家,当今中国的才女;而且还做到了多方共赢。光于丹女士扬了名、立了腕、挣了钱不算,还可以让有关的出版社弄个盆满钵满,更重要的是,偷着乐的人也不会少,又让他们得意了;而让我遗憾的是,中国又有多少百万人被愚弄了。

在书市中,解孔、解老、解庄、解这解那的旧版书,真不知道有多少,只不过全都没有于丹女士的风光。有的人皓首穷经,一辈子也就不过注“解”了古代“圣人”中的某一位,今天于丹女士一下子就来了一都撸,真是笔可飞车,可喜可贺,只但愿不会是“垃圾”。

说句心里话,老学究们的“解”这“解”那,我有时还会翻一翻,虽没有多少新意,但他们做人作文比较老实,或许从故纸堆里他们还真可能发现一两点罕见的史料。这样的作者我虽然不佩服,但还心存一点敬意。

现在新一代的“国学家”们如何呢?我还真不知道。

在书摊上随便翻了翻《于丹〖论语〗心得》,看了开篇第一章“天地人之道”,便让我感到实在无法理喻,简直在信口胡说。

整个一章重点都在后面的谈“子贡问政”,这也就是开篇第一章“天地人之道”中的所谓说“道”。于丹女士究竟说了什么“道”呢?

首先我就奇怪,“子贡问政”在《论语》中属《颜渊第十二》,应该是比较后面了,何以于丹女士要特别挑出来,而且还要那么郑重地放在她《心得》的第一章,名之曰“天地人之道”,这是为什么呢?

再看她的解释,则不由得我不大叫“胡说”了。我只能说“幼稚”、“无知”,连起码的政治哲学和宗教的常识都没有,或者就是曲意谄媚当政者,那就有点“卑鄙”了。要想真正判断古代圣人的价值,不要以为光懂得一点古文就行了,如果缺乏今天词语的广泛常识,再加上缺乏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准则,而一任胡作选择,一味媚权媚钱,那就不光误己,而且更加误人,甚而误国。